近日,河南平頂山,小學三年級的苑同學因在上課講話被老師揪頭發導致皮骨分離,涉事老師已被刑拘,此次體罰學生的事件一經報出,直接引發全網熱議。 目前,根據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出具的診斷證明書顯示,孩子被診斷為帽狀腱膜下血腫,共計做了7次穿刺治療,總抽血量達到1000毫升以上。 不敢想象,這個老師對一個九歲孩子怎么會下那么狠的手,孩子是犯了多大的錯才會得到如此懲罰? 經了解得知,在學校信息技術課上,孩子在上課“講話”, 授課的常老師便將其從最后一排座一直拖到講臺上,進行“懲罰”。 誠然,孩子在課上講話是影響了課堂秩序,點名示意、罰站一下這種適當的懲戒都是可以采取的方式,為什么一定要采取這種強硬手段? 難道孩子是這位老師「泄憤」的工具嗎? 01體罰學生致頭骨分離,妄想“花錢封口” 然而,另人震驚的是,此次暴力事件還有后續,孩子家長稱對方竟想以經濟賠償的方式來解決此事,想通過賠償50萬來“封口”! 不僅如此,涉事老師常某提出: 1、如果苑女士一方出具了刑事諒解書,但司法機關仍然追究常某刑事責任,那么苑女士一方需退還全部賠償款項。 2、如果苑女士違反上述協議,有權要求苑女士一方進行雙倍賠償。 以暴力方式體罰學生,嚴重違背了教師的職業規范,哪怕花再多錢換來受害者的“諒解”,也無法逃避法律責任。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,苑女士身為一名母親,又怎么會接受這種協議! 可以預見的是,經歷過此事,孩子生理上的痛或許通過治療能逐步得到緩解。但是,孩子「精神上的痛」和「心理上的陰影」,或許將長時間留存,給他造成永久的傷害。 當然,這樣的老師只是個例。但不管如何,孩子也不該當成發泄憤怒的對象。 02校園霸凌,不可忽視 除了這次的老師揪頭發事件,近幾年還有太多同齡人之間校園暴力事件,樁樁件件都讓人不寒而栗! 前段時間,就有一名正在上小學的男孩,竟被同班同學用鉛筆戳了20多個傷口。 后背、肩膀 、眼瞼…… 一個個傷口深得都已經滲出血。 2020年11月7日敦化市一女生遭12人公園圍毆,并有網民在朋友圈內大量轉發毆打視頻。只因在一個交友群中與李某某、王某某發生口角,互相辱罵,產生矛盾。 2020年10月29日陜西15歲少年被6人圍毆致死,而事情卻是因被害人袁某將其中一人電話“拉黑”等瑣事。 2020年5月,江蘇南通少年制止校園欺凌被毆致死,時隔一年遺體未火化。 只要隨便在網上一搜,就會出現大量的校園欺凌、校園暴力案件。 但在這些“惡”發生之前,不少家長毫不知情。不知道孩子被欺負了多久、被欺負了多少次、遭遇了怎樣的苦痛... 其實,很多時候不是孩子閉口不言,而是在最初釋放信號的時候,父母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,忽視了甚至質疑,沒有和孩子的話放在心上。導致孩子默默忍受校園霸凌,并且不再和家長傾訴。 不僅如此,錯誤的教育方式,縱容、溺愛、責罵、無視、不信任...甚至家長無法起到一個好的榜樣作用,這些都極易造成孩子性格缺陷,一個人承擔著看不到盡頭的傷害。 03保護孩子&教孩子自保 是家長的必修課 北京衛視有這么一檔節目《老師,請回答》,請了很多專家和老師坐鎮,解決孩子的問題。 有一期就是教家長“在孩子不主動告訴你時,你該如何發現孩子被欺負了?” 當孩子老跟家長說“明天你能來接我嗎?”,這時家長就要警惕了! 如果發現孩子天天讓“你來接我”時,身為家長的我們一定不要忽略這么簡單的一個請求,因為孩子可能是被人威脅或者恐嚇了,想讓家長來保護自己。 那么,我們到底怎么做才能保護孩子不受傷害? 第一、 做孩子最好的傾聽者和朋友 很多父母認為給孩子好的生活條件和學習環境就足夠了。其實不然,孩子比我們想象中更在乎父母的陪伴。 在孩子心中,父母是擺在第一位的。當孩子試圖與我們溝通時,不要把自己擺在高高在上的位置,以自己忙為借口不重視孩子的問題。長此以往,只會給孩子傳遞出「不愿溝通」的錯誤信號。 其實,飯后一起散步,一起唱歌,一起跑步,說一些工作生活中的趣事都是很好的溝通方式。 只有多溝通交流,才能打開孩子的心扉,在孩子受到傷害時,第一時間發現。 第二、 多多鼓勵孩子,增加認同感 沒有哪個孩子是不喜歡被表揚的,我們要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。很多孩子看起來畏首畏尾、不自信,大多數是因為他們缺乏展示的機會。 當他們一旦被肯定了,有了自信心,你會發現我們的孩子是多么的優秀。而我們做家長的就是做那個“拋磚引玉”的人,在生活中「多創造機會」讓孩子獲得肯定。 比如在做家務時,讓孩子幫我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,之后在對其表揚。就這么一個小小的舉動,就會點燃孩子內心的火焰,就能讓孩子獲得滿足,孩子會覺得為幫了媽媽而感到驕傲,以后會想做更多的事。 該鼓勵的時候鼓勵,不要吝嗇自己對孩子的表揚,只有底氣足了,無論做什么事才會大大方方。 第三、遇事不怕事,幫孩子解決問題 當孩子被欺負,遇到事情請求幫助時,我們第一時間不是訓斥他們,而是幫孩子分析問題,然后解決問題。 沒事,算了吧...這些話,不要輕易說出口。 孩子弱時,父母一定要強。 用行動告訴孩子“有我在,不要怕”, 孩子才能獲得反抗求助的勇氣。 畢竟在孩子眼里,父母就是他們的底氣。 不管是校園霸凌,還是其他傷害,我們能替孩子討回公道,卻無法護其一生周全。 所以,在讓孩子擁有“不傷人的教養”的同時,也要給他們“不被傷害的氣場”。這才是給他們真正的保護。 愿每個孩子,都能在陽光下被人照耀。 |
GMT+8, 2024-6-5 14:05